畏影恶迹
庄子〔先秦〕
人有恶迹而去之走者。举足愈数而迹愈多;走愈疾而影不离身。自以为尚迟,疾走不休,绝力而死。不知处阴以休影,处静以息迹,愚亦甚矣!
译文及注释
译文
一个人害怕自己的影子,讨厌自己的脚印,希图舍弃它而逃跑。可是脚步越频繁,脚印越多;跑得越快,影子追得越紧。他自己认为还跑得太慢,拼命地不停跑下去,最后精疲力竭累死了。 这个人不知道在阴暗的地停下来,就不会有影子;静止不动,就不会有脚印,真的是太愚蠢了!
注释
恶:讨厌。
去:舍弃。
走:逃跑。
举:抬起。
数:频繁。
尚:还。
迟:慢。
甚:很。
董阏于法无赦
《韩非子》〔先秦〕
董阏于为上地守,行石邑山中,见涧深峭如墙,因问左右曰:“人尝有入此者乎?”对曰:“无有。”曰:“婴儿、痴聋、狂悖之人,尝有入此者乎?”对曰:“无有。”“牛马犬彘尝有入此者乎?”对曰:“无有。”董阏于喟然太息曰:“吾能治矣!使吾法之无赦,犹人涧之必死也,人则莫之犯也,何为不治!”
师旷撞晋平公
韩非〔先秦〕
晋平公与群臣饮,饮酣,乃喟然叹曰:“莫乐为人君,惟其言而莫之违!”师旷侍坐于前,援琴撞之。公披衽而避,琴坏于壁。公曰:“太师谁撞?”师旷曰:“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,故撞之。”公曰:“寡人也。”师旷曰:“哑!是非君人者之言也。”左右请除之。公曰:“释之,以为寡人戒。”
古人谈读书(一)
孔子及其弟子〔先秦〕
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,是知也。
敏而好学,不耻下问。
默而识之,学而不厌,诲人不倦。
我非生而知之者,好古,敏以求之者也。
学如不及,犹恐失之。
吾尝终日不食,终夜不寝,以思。无益,不如学也。